黄豆芽

首页 » 常识 » 问答 » 敲黑板野菜正当时,采摘需谨慎
TUhjnbcbe - 2024/12/16 18:14:00
                            

原创丁洁上海辰山植物园

野菜具有独特的风味和香气,

污染少,又给人以新鲜感,

在常态疫情防控期间,

野菜却渐渐“热”起来,

每年的三月,

春姑娘迈着轻盈的脚步来了。

爸爸妈妈们带着挖菜的小铲也来了

(今年的代表队伍里,

还多了一些隔离中的年轻人)。

小区里的野菜竟然成了“香饽饽”,

但野菜一定要小心食用。

网上流传的文章,本意是为了科普,

但逐渐被“包装”成了“封控小区挖野菜攻略”

通常,我们采摘野菜的根、茎、叶、花、果等部位来食用,比如:鱼腥草的根、蒲公英的嫩叶、枸杞的嫩叶、菊花脑的嫩叶等。

下面为大家介绍几种野菜:

1?

苜蓿

苜蓿,即草头,我们最熟悉的蔬菜之一。草头在清代后期渐渐来到了餐桌上,有近百年来的历史了,是一种古老的蔬菜。上海菜中的名菜“生煸草头”,还有“草头圈子”,“圈子”就是猪大肠,这道菜肥而不腻,搭配草头的清香,味道格外诱人。

2?

荠菜

荠菜是最早报春的野菜了,时下也正好是荠菜最美味的季节。荠菜清香可口、风味独特。上海传统名菜荠菜豆腐羹,还有荠菜包馄饨也是上海人少不了的家常主食。

3?

马兰头

马兰头也叫红梗菜、田边菊等,是菊科的多年生草本植物。马兰头翠绿清香,传统的吃法是凉拌,食用前需要焯水并用清水漂洗,去除苦味。我们餐桌上常食用的马兰拌香干,简单朴素,却又是一道耐人寻味的家常菜。

4?

马齿苋

马齿苋,又名蚂蚱菜、长命菜、耐旱菜等,有因叶青、梗赤、花黄、根白、子黑,被称为“五行菜”。马齿苋可以凉拌、炒制食用,在北方一些地区人们用马齿苋拌上面糊烙饼或蒸团子,是当季的时令小吃。

5?

蒲公英

蒲公英的黄色小花和结果后的“白绒球”是大家十分熟悉的形象,而蒲公英的嫩叶也是一道野菜。蒲公英体内的白色乳汁含有多种萜类物质,入口味道清苦,别具特色。但不要吃太多哦。

6?

菊花脑

前面提到的马兰头、蒲公英一样,菊花脑也是菊科植物,并且属于菊属,和传统观赏名花菊花是“亲姐妹”。菊花脑的嫩茎、叶具有特殊的清香,可以炒食或汤食,还可以加工成蔬菜汁饮料。

7?

车前草

车前草是车前科车前属的一年生草本,叶基呈绽开的莲座状,叶片摸上似纸的质感,呈椭圆形、椭圆状披针形或卵状披针形,且叶片肥厚,嫩时匍匐于地,长大后微微竖起来,长似猪八戒的招风耳,所以又被称为“猪耳菜”。采摘车前草作为蔬菜来食用。通常食用车前的嫩叶,洗净并用沸水煮过后可炒食。

但是,不熟悉的野菜不要乱采乱吃

有一些有毒植物易被误食

比如:

有“纯净的天空蓝”之称的喜林草,其叶子与荠菜颇为相似,不少人会误采摘。

洋水仙→

←石蒜

与野葱和大蒜极为相似的石蒜和洋水仙,其地下的球形鳞茎却是有毒的,有时还会被人们当作大蒜而误食,轻者呕吐、腹泻,重者可能会导致中枢神经系统麻痹,有生命危险。

苍耳草又名刺儿棵、野紫菜,小苗形似黄豆芽,向阳的地方又像向日葵苗。苍耳草的植株内含有多种有毒生物碱,味道苦辛,误食会引起中毒。

泽漆,又名五朵云、猫眼草,是大戟科的植物。可分泌白色乳汁,若误食易引起过敏、中毒等现象,轻则眩晕、呕吐,严重时危及生命。

绝大多数的野菜都是有苦味、涩味、酸味等特殊的味道,甚至有些含有微毒,因此是需要经过处理再食用的。采摘后需要先用开水焯一下,然后清水浸泡漂洗,来去除其中的异味。

比如:

酢浆草是常见的野花,一般的酢浆草都只有三片小叶,但你偶尔会遇见四片小叶,我们还称之为“幸运草”。它的嫩茎叶内含有大量草酸,食用前需要热水焯一下,并在凉水中浸泡2小时后才能炒食。

还有四季可采的黄鹌菜,又名黄瓜菜、野荠菜,采集嫩苗叶后需要热水焯熟,换水浸洗干净才能食用。

当然野菜过食亦有害

多食则会产生毒副作用

甚至会引起中毒

比如:

灰灰菜,又被称为灰苋菜、小叶藜等,多吃会出现过敏现象。

小蓟,又叫刺儿菜,因为含有较多生物碱成分,过量食用会造成胃肠不适。

春夏之际,万物繁盛,正是青翠欲滴的野菜轮番亮相的季节。切记需去正规菜市场购买新鲜野菜,不要随意在路边采摘,一旦食用野菜后出现恶心、呕吐、腹泻等中毒症状尽快就医!

特别提醒

1.根据本市防疫规定,进入公共场所需提供48小时核酸证明。

2.务必提前预约购票入园,全程做好个人防护措施。

3.只能一号门进,温室闭馆。

(预约购票入园)

辰山植物园开放时间为8:00-17:30。

园区实行无接触式网络实名制预约购票模式入园。

线上预约:游客可通过上海辰山植物园

1
查看完整版本: 敲黑板野菜正当时,采摘需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