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因分析
一是豆种存放时间过久,已丧失发芽能力;二是豆种保存不当,保存于高温、高湿环境,受潮霉变;三是嫩粒、碎粒、病粒、虫粒豆种过多,这些豆种没有发芽能力;四是浸种时间过长,或豆芽培育容器排水不良,豆种长期浸泡在水中,与空气隔绝,因缺氧而影响发芽;五是环境温度过低,没有达到发芽的必需条件。
防治措施
一是选用合格豆种;二是将浸种时间控制在8~12h;三是经常检查豆芽培育容器底部的排水情况,让积水及时排出;四是气温过低时,采取保温、升温措施。
2、豆芽生长缓慢原因分析
一是豆种未完全成熟,或存放时间偏长,导致生长势不强;二是浸种时间偏短或偏长,豆芽生长速度减慢;三是生产豆芽时的气温和水温偏低;四是生长过程中水分供应不足。
防治措施
一是选用合格豆种;二是将浸种时间控制在8~12h;三是气温过低时,采取保温、升温措施;四是及时合理淋浇水。
3、豆芽生长细弱原因分析
一是生产时间过长,豆芽过于成熟老化,同时豆芽暴露在空气中,与空气接触或见光时间太久;二是豆芽生长期间的温度过高,豆芽生长过快、长度过长,胚轴细弱;三是水分供应偏少,胚轴不能充分吸水生长。
防治措施
一是使胚轴充分伸长,子叶始露时及时采收;二是在豆芽培育容器上方用容器盖、雨布等物遮盖严密,避免豆芽与空气直接接触,淋水后及时将覆盖物盖上;三是气温过高时,用冷凉的井水淋浇;四是按时淋水,每次都要淋透、淋均匀。
4、豆芽长须根原因分析
豆芽长出的须根又长、又多、又密,即使无根豆芽也不例外。其原因是淋浇的水温太高,或每次淋浇水间隔时间太短,导致豆芽与空气接触时间偏多,造成只长根不长胚轴。
防治措施
一是按时淋浇水,水温不超过35℃;二是将培育豆芽的容器放置在避光处,在豆芽培育容器上方用容器盖、雨布等物遮盖严实,尽量缩短豆芽与空气接触的时间;三是采用无根豆芽调节剂,抑制根的生长。
5、豆芽红根原因分析
豆芽红根就是在豆芽胚轴下部出现红棕色。其原因是在豆芽生长期间,不按时淋水、淋水量不足、淋水时间忽长忽短、水温忽冷忽热。
防治措施
豆芽生产过程中控制室内温度在15~35℃,最好为20~27℃;定时淋水;淋水量充足、均匀,切忌让豆芽忽冷忽热。
6、烧芽原因分析
烧芽就是在生长初期,豆芽发红发暗、生长停滞,随后呈水渍状霉烂。其原因是豆芽生长的环境温度过高,淋水不及时、不均匀。
防治措施
豆芽生产过程中控制室温不超过35℃,最好在20~27℃;夏季合理使用凉爽的井水,并按时淋水;淋水量充足、均匀,避免幼芽受热。
7、豆芽根发黑原因分析
冬季生产豆芽时,豆芽根部发暗、发黑、霉变,胚轴色泽不鲜艳,子叶也霉变,出现烂斑。其原因是豆芽生长中期,所用水的温度太低。
防治措施
冬季生产豆芽时,要用温水或温暖的井水淋浇,以补充热量,使豆芽正常生长。
8、豆芽畸形与异味原因分析
豆芽长得特别肥胖,稍有酸味并伴有氨气味。由生产过程中利用尿素或碳酸氢铵对豆芽催长所致。由于豆芽生长期短,尿素或碳酸氢铵本身不能完全分解,会产生亚硝酸铵、缩二脲、缩三脲、三聚氰胺等对人体有害的物质。
防治措施
豆芽生产必须杜绝使用尿素、碳酸氢铵等有*有害化学物质。
9、豆芽折腰原因分析
豆芽折腰表现为豆芽两头正常、中间腐烂。其原因是生长时间过长,豆芽长得太长,后期淋水温度过高。
防治措施
一是豆芽生产过程中要控制室内温度在15~35℃,最好为20~27℃;二是使胚轴充分伸长,子叶始露时及时采收;三是最后3~5次淋水的水温不可过高。
10、豆芽花脚、烂根原因分析
豆芽呈红褐色,胚轴下部出现红斑,有根豆芽根部短、无须根,甚至烂根。其原因是豆芽生长初期至中期冷热大起大落,以3~4月最多见。
有时豆芽的胚芽生长受到抑制,胚轴短粗,无根尖长出,根部呈椭圆形。其原因是EN-、NE-等无根药剂的使用浓度过高或喷施量过大。
防治措施
一是淋水时保持水温相对稳定,不能忽冷忽热;二是无根药剂的使用浓度和使用量要按照说明书的要求执行。
11、豆芽烂糊陷窝原因分析
豆芽生长过程中,出现一团团的烂糊陷窝,严重时大面积豆芽塌陷,甚至整个容器豆芽塌陷。原因一是在豆芽生长初期,热量没有完全散尽,造成生长中期烂糊陷窝,如*豆芽胚轴粗、豆瓣大,豆芽之间的间隙大,热量比较容易散发,而绿豆芽的芽头和胚轴粗细相当,间隙小,热量较难散发,特别是夏天热量更难散发;二是病豆、虫豆、秕豆、破碎豆、腐烂豆等不合格豆种过多,含大量细菌,吸水膨胀后易腐烂。
防治措施
一是选择豆种时,严格剔除病豆、虫豆、秕豆、破碎豆、腐烂豆等不合格豆种;二是对豆种进行合理的消*和浸种处理;三是淋浇用的水要干净卫生,水温适当;四是在初期淋浇水时,可用干净的手轻轻搅拌豆种,以免霉烂豆粒成团,并进一步清除问题豆种;五是及时清除烂糊陷窝豆芽,以防止扩散蔓延。
12、豆芽伤水原因分析
豆芽伤水表现为根较长,颜色呈糙米色,发脆易断,芽体出现水渍斑。其原因是在豆芽生长至2cm后,室温过低或浇水过多、过频,导致达不到豆芽生长所需的正常温度。
防治措施
一是豆芽在生产过程中要控制室内温度在15℃以上,最好为20~27℃;二是当环境温度较低时,用温水或温暖的井水淋浇豆芽,并适当减少浇水次数。
13、豆芽僵化原因分析
豆芽僵化表现为豆瓣大、胚轴瘦短,生长无力,容器下面30%~50%的豆芽发酸、发臭,容器底部出水口流出白浆水。其原因一是浸种时间过长,致使子叶变形增大;二是容器内的积水没有及时排出。
防治措施
一是浸种时间要控制在8~12h;二是经常检查豆芽培育容器底部的排水情况,保证积水及时排出。
14、豆芽长势不均原因分析
一是冬季气温低,容器四周温度比中间低,四周豆芽生长比中间慢,夏季则相反;二是容器上层的豆芽因没有压力,较为松散,且易直接接触外界空气,致使容器上层的豆芽长得快、细弱、修长、粗纤维多,有的还长出子叶,根部比例扩大。
防治措施
一是将培育豆芽的容器四周填实保温物;二是合理利用温水和井水调节温度;三是均匀透彻淋水;四是保证生产场地空气流通并遮光;五是在豆芽培育容器上方用容器盖、雨布等物遮盖严密,尽量避免豆芽与空气直接接触,淋水后及时将覆盖物盖上;六是可合理利用高效助壮无叶剂,以抑制根、叶生长,促进胚轴生长。
信息来自长江蔬菜杂志社
小蔬
广告招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