困在办公室的人,对年味是无感的。
年终总结写完了吗?KPI完成了吗?分分钟逼死一个职场人。
然而,钻进长乐路的三七八巷,我解锁了老城南过年前的另一种画风。
清晨就在巷子里穿梭的人们,只想关心吃吃喝喝。
网红无声蛋饺一个小时能排到吗?现在囤过年吃的熏鱼,会不会有点早?什锦菜怎么又又又卖空了?
1
没有茶食的新年,是不完整的
▼
城南长大的孩子,小时候跟着大人逛一趟夫子庙大市场,总要钻进三七八巷,在城南茶食店买几样吃的。
三七八巷的第一个照面,便是这家开了20年+的老字号。
桔红糕、蜜三刀、交切片、一口酥、芝麻糕……多到选择障碍发作的茶食,足以唤醒你对年的味觉记忆。
对老城南来说,年前的采购工作,一定包括买茶食这样的小事。
多年没吃到过的茶食,意外在城南茶食店重逢。
更意外的是,城南孩子从小吃到大的茶食店,也不完全是「老派」的作风。马卡龙甜甜圈,惊不惊喜?
2
豆沙馅春卷,刷新了认知
▼
沈玉花在三七八巷,摆了快20年的摊子了。春夏交替时,现包粽子。这个季节现包春卷。
春卷有三种馅料:韭黄肉丝、荠菜肉以及豆沙。
韭黄和荠菜馅的,是摊子上的畅销款。驻足询问的,都忍不住打包一盒。
豆沙馅春卷的存在,刷新了我对春卷的认知!然而,真爱*表示:终于可以抛弃对春卷的歧视了!
没想到,想吃很久的油端子,在三七八巷找到了!
沈阿姨家的半壁摊子,专做炸物,炸春卷炸糍粑。萝卜丝油端子,一块钱一个。韭菜盒子,咬下去韭菜汁水直飙。
3
卢姐什锦菜,一到下午就光盘
▼
过年前的这个月,卢姐的生意特别好。
每天三点四十起床,做上满满一大盆什锦菜。配上一盆素鸡、一盆虎皮蛋、一盆秘制酱,就出摊了。
什锦菜对气温有要求,气温高菜容易变质,所以每年只卖半年,年前是绝对的旺季。
最近一到下午,最先光盘的一定是什锦菜!来晚了明天请赶早。
黄豆芽、胡萝卜丝、千张、芹菜、木耳等十几种蔬菜炒出的什锦菜,南京人看到了就想买。
外酥里嫩,吸卤多汁的虎皮蛋,2块一个,可以直接吃。当然,你也可以打包带回去烧菜。
4
无声蛋饺,深巷里的大网红
▼
论排队之长,在三七八巷,无声蛋饺就没服过谁。
队伍里谈论最多的话题,是预测一下今天的排队时长。
最早经营的是一对聋哑夫妻俩,于是有了「无声蛋饺」的名字。
春节前,排队买蛋饺的队伍,一天比一天长。队伍的最前方,竖起了告示牌,甚至还出圈了重点。
「排队时间1小时」「每人限购40个」,如果40个蛋饺没买够,对不起,请重新排第二轮。
师傅们见惯了排队,按照自己的节奏低头做着蛋饺。
烘烤过的铁勺,倒入蛋液,等到铁勺壁沿上均匀沾上蛋液,倒出后再放煤炉上烤一小会。
塞上饱满的肉馅,合口,一个蛋饺就完成了。一心想买蛋饺,除了耐心排队,别无它法。
其实,面筋包塞肉、豆腐皮包肉一样优秀!最关键的是,不!排!队!
向老客探听了一下,无声蛋饺过年前卖到大年29,往年惯例会休息到正月十五之后。
5
三家熏鱼店,到底pick谁
▼
三七八巷农贸市场往东,原本三家熏鱼店连成排。
三七八巷熏鱼、上海陆记熏鱼、上海沈记熏鱼……几乎,逛过三七八巷的,都知道熏鱼出名。Pick哪家,成了问题。
如今,开了9年的三七八巷熏鱼往西搬了新地方,它真正的名字叫妙馋记酥鱼。
熏鱼切成了条状,有老卤、椒盐、糖醋三种口味可以现点。老卤的甜咸,椒盐的咸香,糖醋的酸甜。
老客们才不会有选择障碍。过年前,店里的预订已经排了一长串的名单。
与妙馋记酥鱼相比,上海陆记并不输人气。
剁鱼的老陆,是地道的上海人。年来南京,做起了上海人喜欢吃的「爆鱼」生意。
丁家桥、夫子庙菜场,老陆先后呆过。三七八巷,是他的第三站。
糖醋熏鱼是老陆的招牌。趁热吃,味道迷人。这些年,不管搬到哪里,都有老客追过来买熏鱼。
磊功巷、木匠营,不知名的地标,撑起了三七八巷的骨骼。从清晨到傍晚,任何时候钻进三七八巷,你都不会空手而归。
路边炭火烤的鹌鹑蛋,13元一斤,咸香诱人。鹌鹑蛋热乎乎的,像冬天里迷你暖手宝。
接地气的事永远是逛菜市场。年前的三七八巷农贸市场,时令的冬笋、芦蒿包围。灌好的香肠一排排挂满了屋顶。
穿梭其间,你读懂了城南人的市井美感。
没了烟火气,城市将失去灵魂。
与科巷不同,长乐路的三七八巷更城南。年前的它,每个角落都在暗示你:年,已经在招手了!
摄影/西宇镓明
转自:南京有个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