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豆芽

首页 » 常识 » 诊断 » 鲁可幼儿园户外课堂最好的通识教育,藏在自
TUhjnbcbe - 2023/4/2 8:11:00

相比知识,

感知力的培养才是幼儿阶段最需要注入的能力。

面小包摄影

上官睿

户外研学课堂,

用另一种方式去调动孩子的感官。

让树木、花鸟、田野、星空都成为课堂的教具,

帮孩子打开五感的开关,

去看、去听、去摸、去尝……

当感官被激活,不管他们将来去哪里都会觉非常有趣。

经过几古教研团队3个月的精心打磨,

第1期出炉了:

《小豆子特工队》

去大自然的“教室”里,开启一场“豆子之旅”。

地点就在东临武汉南大门鸽子山,

西靠江夏水乡万亩鲁湖的“竹馨庄园”。

庄园里20余亩蔬菜种植基地,豆子就是从这里收割的呢!

竹林生态养殖区30亩,里面散养着多只土鸡、鸭子和大白鹅。

《豆子特工队》任务清单

1.认知豆子的生长:豆荚里藏着什么秘密呢?

黄豆知识一箩筐,一起来认识黄豆年的成长历史。

2.团队合作磨豆腐:我来舀豆子,你来推竹竿。

锻炼孩子们的分工协作精神,探索豆浆的来源,珍惜食物。

3.亲子游戏:吃了黄豆的鸭子不愿意上岸,

怎么让鸭子回家呢?考验爸妈的亲子协作。

4.观察菜园:中餐前,我们一起去菜园里看看

我们中午要吃的食物,观察一下不同蔬菜的特征。

5.丛林探险:大自然里藏着各种颜色和声音,

小朋友们一起来发现“秋天”吧!

果然到了大自然,小朋友们就开始”释放天性“了!

那深深浅浅的黄和绿,

忽远忽近的鸟叫虫鸣,

都在召唤我们去探索和发现大自然的美好。

1无处不在的通识教育

认识黄豆年的成长史

课程总共分为4个Part。

首先,孩子们来到农场教室,

认识黄豆年的成长史。

“小朋友们见过黄豆吗?”

“它是什么颜色?什么形状?什么味道?”

“老师,我吃过我吃过,是巧克力味的。”

“老师,我吃过,是草莓味的。”

“是咸的。”

“是甜的。”

孩子们的答案五花八门。

别说孩子五谷不分,就连家长也在一旁悄悄惊叹:

“哇靠,原来黄豆长大了会变毛豆。”

别光顾着听,

大家来看一看,摸一摸,闻一闻。

现场,大伟老师给每个小朋友发了一颗小黄豆。

2~6岁孩子的课堂,不能是空洞的理论讲解,

一定是体验式的,在真实的情景中,

用五感打开更多的通道,知识才会内化成认知。

当孩子的兴趣被充分调动,

学习就变成自然而然的事情。

“黄豆宝宝长大以后会变成什么?”

“黄豆宝宝是如何慢慢长大的?”

在鲁可的课堂,从不主张“教授”二字,

老师们更懂得用一个接一个的提问,

去引导孩子思考。

接下来,大伟老师继续播放PPT图片和视频,

“加点水,变成胖豆子,又过了几天,

咦,怎么长出这么长的尾巴?

豆子们上了几天学,尾巴又长长了……”

每位优秀的老师都是一部超级厉害的“翻译机”,

能将所有知识“翻译”成孩子们喜欢的“语言”。

通过图片和视频,

孩子们清晰地看到了“豆子成长的全过程”。

老师进一步引导:

“黄豆长成豆芽后,豆子到底变成了哪个部分呢?

是头吗?还是腿呢?

“呀,它的腿可真长啊!”

“看看它的头,捏一捏,是软还是硬?

“头和腿,哪个更硬些?”

从一颗小小的豆子引发出的通识教育,

包含自然科学(豆子的生命周期)、

社会科学(人类利用豆子都做了什么)、

人文艺术(豆子引发的艺术创作,将来在鲁可课堂中会进一步做延伸)

鲁可主张的“通识教育”“方案教学”思想,无处不在。

2找寻开启五感的“钥匙”

豆子的食育探索之旅

了解完豆子成长的全过程,

接下来,“豆子特工队”带着老师留下的问题

——一颗黄豆,到底可以成为什么?

进入课程的第二个Part,豆子的食育探索之旅。

充满智慧的大伟老师和花花老师兵分两路,

带着“几古队”和“鲁可队”探寻答案。

秋日的田间地头,藏着打开五感的“钥匙”。

“大家闻到什么味道了吗?

“嗯嗯,好香!”

“我们去找找香味是从哪里散发出来。”

“大家看看,是黄色的桂花香,还是橘色的桂花香呢?”

“咦,妈妈,那颗树上结着像黄豆一样的小果子!”

“摘一个,摸一摸,仔细看看,它和黄豆有什么不同?”

“你们看,那朵花的形状像什么?”

“像五角星。”

“像喇叭……”

“妈妈,你看,那些白色的小花,好漂亮……“

路旁的小土坡上,开满了白色的小花,吸引了孩子的注意。

大伟老师解释,大家看看它的叶子像什么?

“像葱!”

家长抢答道,

“叶子像葱,花如白莲花一般,

所以,它的名字叫葱莲。”

路过一片杨树林,老师让孩子们上去踩一踩,

是什么声音?

孩子们一边欢快地蹦跶着,一边笑着大喊:

“是咯咯的声音。”

“沙沙的声音。”

“咕噜咕噜的声音。”

尽管描述没有那么准确又如何?

他们感受了,思考了,表达了,

就已进入“打开五感”通道。

在这个环节,也有孩子

因为害怕树叶摩擦的声音而吓得哭起来。

大自然本是最好的游乐场,为什么孩子会如此害怕?

值得我们思考。

有孩子发现了一朵“蘑菇伞”

一群孩子围过来看。

这种孩子自发的探索,

是鲁可户外研学课程设计者大伟老师最希望看到的。

“当他们学会自己去发现身边的美好,

比你引导一百遍都好用。”

很快,孩子们找到了豆腐坊,

问题的答案也随之揭晓。

黄豆对我们的生活到底产生了什么影响?

黄豆原来可以磨豆浆、做豆腐脑和豆腐啊!

任务来了,

每个小朋友都要试着真正来研磨一次豆浆。

“我来舀豆子,你来推竹竿。”

“哇,好重啊,哼哧哼哧推不动。”

家长们感叹道,平时一个人带孩子不觉得,

原来在“工作”中,孩子们会自行寻找“角色”,分工并协作。

是啊,孩子们远比我们想象的要强大得多。

磨好的豆浆,还要经过过滤和烹煮。

此时,即使没有老师的引导,孩子们也会自行探索了。

豆腐坊的苏嬷嬷,还为大家展示了她刚刚做好的新鲜豆腐。

此刻,秋风徐徐,坐在溢满豆乳香气的小院中,

通过切身的体验,孩子们不仅懂得了“豆子的成长史”,

还体会了农夫的幸劳,食物的来之不易。

相信,在今后每一天的清晨,

稚嫩的小手里那杯暖暖的豆浆中会饱含更多的涵义。

独木桥,池塘边,凉亭下,

还有老师为孩子们精心设计的游戏环节

——钓鸭子大赛。

“鸭子们最爱吃黄豆,

可吃了黄豆的鸭子们就是不上岸,

需要大家的协助,把他们钓起来。”

老师鼓励家长和孩子一起同心协力。

爸爸负责“瞄准”,儿子负责“收杆”,

“呀,因为收杆速度太快,眼看就要成功,

啊额,煮熟的鸭子飞了!

没关系,再来一次。

2岁多的男孩多多,在几个来回的练习后,

已经学会了慢慢收,边收边往后退的诀窍。

妈妈急中生智,摘了几根柳条将网兜绑在竹竿上,

用“舀”代替“钓”,果然效率更高。

家长就是孩子的一面镜子,

遇到困难,是勇敢前行,还是畏难退缩,

孩子妥妥感受得到。

大伟老师解释道:

这些从生活中带来的鲜活刺激,

最容易激发孩子好奇心,

本质上就是在联系孩子整合新信息的能力。

更重要的是,在大自然中,

无论大人还是孩子,感官都更容易被开启,

当五感“打开”,你会发现,

生命跟生活里有非常美好的事物一直在你身边,

世界原来如此有趣!

3

豆子长在哪里?

它还有哪些小伙伴?

豆子,只不过是万千食物中的一种。

餐桌上的其他蔬果又是怎样来呢?

课程进一步延展。

饭前,老师带领大家进入

本次课程的第三个Part

逛菜园和果林。

“哇,原来花菜长这样。”

“红萝卜和白萝卜,俩兄弟长相相差这么大啊。”

“哦,苦瓜是爬藤的。”……

是啊,这些生活中的每日所需,

到了田间,怎么就这么陌生。

有了今天的体验,

当有人再问孩子,这些食物从哪里来,

他们不会再答:超市买来的。

▲穿过豆荚林,麻麻指着藤蔓上的豆荚让孩子仔细观察。

▲食物的N种玩法——看我的自行车头盔,socool。

▲和我们一同享用自然美味的还有各种动物们。

柿子树上挂着一颗被鸟儿啃了一半的柿子。

▲捡石榴,拔萝卜,孩子们在体验中认知和成长。

午饭时间。

当这些食物以另一种我们熟悉的姿态出现在面前,

美味仿佛被加持,更加香喷喷。

4完美Ending

林间漫步,寻找秋的颜色

吃过午饭,老师带着孩子们来到一片荫凉的树林,

进入熟悉的律动环节,伴随着欢快的旋律,

孩子们踏着节奏,舞动身体,

欢声笑语,响彻云霄。

家长们就地取材,

用柳条为孩子亲手制作美丽花环。

到了14:00,课程渐渐进入尾声。

最后一个Part——林间漫步,寻找秋的颜色。

▲每人一张色卡,便开始了秋日寻色之旅。

▲秋天的色彩装点在花环上,就成了“森林之王的*”。

活动结束,

我们问一个扎着翘翘辫的小女孩,

“今天玩得开心吗?”

“开心!”

“想回家吗?”

“不将(xiang),我将(xiang)就(qu)上幼闻(er)园!”

开学6周,

孩子们从陌生到适应,

从喜欢到更喜欢,

老师们所有的付出都是值得的。

无论是室内还是户外,

鲁可一直坚守自己的教育理念,

用创新的通识课堂,带领他们成为更好的自己。

孩子们,期待下一次的精彩相见!

1
查看完整版本: 鲁可幼儿园户外课堂最好的通识教育,藏在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