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从温度稳定升高以来,我就开始筹谋着自发豆芽了。
发豆芽这件事对我来说并不陌生,因为从小到大我都看着母上大人春夏自发豆芽来着。
母上大人通常是用一个小号的筲箕,加大块纱布,在筲箕下放置一个适合大小的碗接着水。也将筲箕垫高一点通风。
装备就是这样了,先将看着筲箕的大小审着绿豆的量,尽量能平铺筲箕底部不重叠。
绿豆用冷水泡一夜,然后平铺在筲箕底面,用纱布盖好,将多余的纱布来回折,保证所有绿豆不见光。
接着淋水浇透,直到所有的绿豆都能喝饱水,略微沥下水,就可以放回到碗上了,剩余的滴水自然会有碗接住不会打湿台面。如此每天淋水三遍,三到七天,就能收获下锅入菜了。
详细吧?
我也是这么认为的,结果!轮到我自己动手丰衣足食的时候,依然出了许多状况。
第一条,忘机泡水一夜了。我聪明地改良配方,用纸巾上下裹住了绿豆,以期待豆芽的根部都能扎进纸巾,用剪刀就能咔嚓解决问题,不用一根根地区摘。虽然也注意时常打湿保持水分,但发现绿豆的出芽时间比泡水过的绿豆晚了好几天。
第二条,悲伤的老故事:经常忘记浇水。有时候到了夜晚快睡觉的时候,才发现:哇!我中午还没有淋水呢!
第三条,没有严格做到不透光,随着豆芽的渐渐长大,顶起来的纸巾如同撑开的帐篷,让光或多或少透进豆芽宝宝的眼中。
第四条虽然也注意在中后期加了重物在豆芽顶,可以一来让豆芽长粗壮,二来遮光,但效果不明显,周围的封光没有做好,豆芽总有部分都是红色。
第五条红色豆芽的最终结果就是:味道发苦。
第六条,豆瓣没有脱落。或许是豆芽时间没有留足,等我收割的时候,几乎每根豆芽都有豆瓣留在根茎上。我又是打算焯水凉拌的做法,于是考虑了豆瓣,根茎就煮得过了,焯水时间短了吧,又担心豆瓣没有熟。
综上自己发豆芽的效果就是吃到了苦苦的根茎煮得过头豆瓣味道也怪怪的凉拌豆芽。
嗐,虽然不是那么顺利和愉快,
好歹整这一出,咱也是有六条经验的初级农民了,是吧?#阳台种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