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豆芽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ldquo小暑rdquo节气聊 [复制链接]

1#

点击上方即刻
  

第四宝:*瓜与茄子

民间有俗语“六月热得哭,*瓜茄子来解暑”,凉拌*瓜,清蒸茄子是百姓小暑时节最喜欢吃的蔬菜。*瓜含水量高达96.7%,被称为“固体饮料”,其能很好地补充因出汗而丢失的体液。因*瓜清热利水,解*消肿,生津止渴;所以在夏季是非常受欢迎的凉菜,

茄子富含维生素P,一千克紫茄中含量高达7毫克;维生素P是*酮类化合物,可降低毛细血管通透性,防止毛细血管破裂,有降低血胆固醇的功效。常吃茄子对于预防高血压、冠心病和动脉硬化有益。茄子还富含钾,其不逊于香蕉。钾能维持细胞内的渗透压,参与能量代谢,维持神经肌肉的兴奋性,有利于控制血压。缺钾的人脑血管破裂风险增大,丰富的钾元素还能帮助维持酸碱平衡,减轻水肿。茄子属于食性寒凉的食物,夏天食用有助于清热解暑,对于容易长痱子、生疮疖的人,尤为适宜。

第五宝:生姜

俗话说“冬吃萝卜夏吃姜,不劳医生开药方”。汉代古籍、中医的经典著作《伤寒论》记载如下:“五月(阴历)之时,阳气在表,胃中虚冷,以阳气内微,不能胜冷。”,生姜“性味辛辣,入肺、脾、胃经”,具有温中止呕、发汗解*、温肺止咳的功效,故恰好可以与其互补。暑期到来后,食些生姜有利于促进食欲,对防暑度夏有益。另外,夏日由于普遍使用电扇空调,伤风感冒容易多发,喝点姜糖水也有助于驱逐体内的风寒。

第六宝:新收的小麦面食

小暑酷热难耐,为什么大家还要吃令人淌汗的热汤面呢?“以热制热”之法,一向是中医养生专家提倡的夏暑养生良方。其可以达到除烦止渴,养心安神的目的。中医学认为,小麦味甘,食性凉,有养心安神,益气除热,除烦止渴,和五脏,调经络,利小便之功效。

第七宝“古方三豆解*饮” 

酷热的暑天,暑湿与热*不仅会让人生痱子,还容易生疥疮、痘痘、湿疹。有些人一到暑天就感觉疲劳,晕晕沉沉,什么都不想做,这种“苦夏”之苦,使得身体不好的人真是吃不消。要想祛暑湿、祛热*,就要服用“古方三豆解*饮”:即选用黑豆、绿豆、赤小豆各20克,带芯的莲子与*参各10~15克,大枣5~10粒(2~4人份)。将上述食材一起放入砂锅内,加适量水后用大火烧开,然后转小火,炖煮约40分钟~1小时即可。“三豆饮”有清热解暑、健脾利湿之功,能够祛痘、除痱子、消热*,小孩们也可以放心喝。若是要以祛痘、退烧、除痱子为主,可以选择喝“原方三豆饮”,即配方中只选用绿豆、黑豆与赤小豆。

“小暑”时节的四大养生要点

《说文解字》一书中,把“暑”字分成上面的“日”与下面的“者”字。“者”即指世间万物。我国农历的历书中曰:“斗指辛为小暑,斯时天气已热,尚未达于极点,故名也。”即此时天气尚未达到最热之时,故叫“小暑”。“小暑”意味着盛夏的开始,此后气温还会持续升高,并陆续进入雨季。在“小暑”这个节气,人体容易受暑气和湿热的侵袭,精神上也容易出现烦躁。因此,小暑时节应注重健脾养心,从饮食与起居两个方面进行相应的调整,注意防暑与降温,保持乐观豁达的心态。

一、调节情志要静心

小暑节气气候炎热,容易感到心烦疲倦。中医五行理论认为“夏气与心气相通”,此时养生要重在养心。中医认为“春夏养阳”,盛夏养心最宜舒畅情志。因夏季为心所主,故须顾护好心阳,日常生活中要平心静气。保持淡泊与宁静的心境,这对养心与护心颇有好处。如果在炎热的天气,再暴发火爆的脾气,则会火上加油,各种疾病就会不请自来。

二、饮食宜清淡

暑天是消化道疾病多发季节,小暑节气恰在初伏前后,在饮食上应注意清热祛暑。饮食不节,日常饮食偏嗜的不良习惯一定要避免。饮食搭配要以清暑利湿为主,适量而且清淡为宜。多吃适合时令的瓜果蔬菜,不要过食生冷与寒凉之物。同时要戒烟限酒,不要暴饮暴食。宜多食用荷叶、土茯苓、扁豆、薏苡仁、猪苓、泽泻等食材煲的汤或粥,多食西瓜、*瓜、丝瓜、冬瓜等蔬菜和水果。

小暑节气气候炎热,要忌食辛、辣、生冷与寒凉之物,避免损伤脾胃功能,造成肠胃积热或腹痛腹泻。而偏食辛温燥热食性的食物,则容易出现胃肠积热,便秘,腹满胀痛。如果食生冷、寒凉之物过度,则会腹痛泄泻,损伤脾胃的阳气。

三、居室宜清凉

小暑季节气温升高,蚊虫容易滋生,要保持居室清洁与温度适宜。门窗早晚要打开,通风换气。室温适宜的家居环境,对健康尤为重要。空调虽然可以迅速降低室温,但容易造成室内外温差过大,不利于人体健康。炎热的夏季要经常清扫房间,物品布置要整洁、明快,有助室内空气的流通。

“小暑”时节气候炎热,能量消耗大,此时宜遵循“少动多静”的养生原则,以免阳气外泄太过。每天作息时间应有规律,要保证充足的睡眠,注意劳逸结合。运动一定要掌握好锻炼强度,避免大汗淋漓。因“汗”为心之“液”,出汗过多会损伤心气。

四、“冬病夏治”可敷贴

中医养生保健常有“冬病夏治”的说法,对于冬季发作的慢性疾病,如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等,夏季是最佳的治疗时机。时至“小暑”,已是初伏前后,此时人体阳气上升,代谢能力达到顶峰,药物利用率也随之增高,故中医有三伏贴敷的调理方法。

夏季三伏贴的原理,就是在自然界阳气最足之时,借助外力,通过阳性的药物贴敷在人体相应穴位上,通过此时张开的人体毛孔,利于药物的渗透和吸收,从而将体内的寒湿驱除,以达到防病的目的。总之,小暑时节宜少动多静,保持心态平和、情绪稳定;作息应有规律,睡眠要充足;多吃有清热祛暑功能的蔬菜和水果,多喝汤或粥;适当运动,并且可根据实际情况,选择中医冬病夏治的敷贴方法进行调理。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