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豆芽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巴奴20年,老杜的八千里路云和月 [复制链接]

1#

巴奴20岁了。

一路精进、升级打怪的20年,作为创始人的杜中兵,又有什么样的思考和感悟?

6月末的一天,全国的众多媒体人来到巴奴原阳中央厨房,听创始人杜中兵讲述了创业20年的一些感悟。

在他坦率的剖析里,那些一路走来的迷雾和月光,都成了真实可鉴的路标和风景。

—01—

什么是好火锅?

巴奴的创始人杜中兵,业内熟悉的朋友习惯亲切称之为老杜。

到今年,他的巴奴毛肚火锅,整整20年了。

老杜的故事,不是背着蛇皮袋进城闯荡的那种悲壮。在此之前的很多年,他做铸造原料生意,积累了不菲的身家。

之所以做火锅,就一个原因:老杜自己爱吃火锅,影响了很多人爱吃火锅。

既然自己爱吃,就要做一个自己和家人朋友都能吃的好火锅。所以在创立之初,他想做的,就是一个跟市面上流行的都不一样的,干干净净的好火锅。

摒弃老油,摒弃火碱发制毛肚,到西南大学找教授用木瓜蛋白酶嫩化毛肚,在可以走捷径的时代,他走了一条看起来比较笨的路。

不光是毛肚,还有辣椒、花椒、羊肉、牛油和野生菌等所有食材。我记得年前后,有两年多的时间,他和他的团队领着我们一趟趟地走进原产地,真真切切地感受天南海北的好食材。

把自己的底细坦露出来,给消费者看,让同行看,这种做法,看起来有点傻。

但它带来了两种结果:一是大家心服口服地认可了巴奴用的是顶尖好食材,另一个就是行业内都跟着上了这些食材,原本只有少数人知道的好食材水涨船高,涨价了。

什么是好火锅?在老杜看来,就是一桌可以天天吃的好饭。

“这桌好饭,料要好不能怕成本高,不是单纯为了刺激。对我来说,好火锅是一周可以吃个两到三次,过十天半月不吃都要想的。”

—02—

比海底捞还贵,你要服务哪些人

好东西当然成本也高。

老杜举了几个例子。比如毛肚。原本作为牛身上一个非金贵部位,这几年成了各大火锅必点菜,“成本比牛肉还贵了20%到30%。”

还有羊肉。市面上大多用的是饲料养殖的,但巴奴这十多年来坚持用的都是锡林郭勒盟草原上,长了快天的、吃天然草喝天然水的天然羔羊。“为了让牧民安心,我们都是每年到牧民家里,看看大家的需求,提前把定金打给他们。集中采购一年的量,保证品质和价格的稳定。”

还有花椒。茂汶花椒这两年成了热门,巴奴的采购人员就要翻山越岭到一个个农户家里提前收,“挑选最好的用。”

最好的一定也是最贵的。

在年开第一家店的时候,别人的店里,一盘毛肚8两卖12元,在巴奴,4两就卖到了18元。现在卖到七八十了。

羊肉别人四十多块钱一大盘,在巴奴被吐槽只有一小份。

巴奴的客单价比海底捞还要贵几十块了,你说怎么卖?

网上骂声不断的时候,老杜也曾有过摇摆。“比如菌汤,伙伴们多次建议,市面上也有做好的菌汤料包,为什么非得用野生菌现熬,费功夫费人力?但我们试了又试,最后还是觉得口感差别太大,过不去我自己这一关。”

老杜一直在琢磨,人性深处最想要的是什么?一定是最好的,是喜欢新鲜事物的。那你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把最好的最新的食材给大家找出来、讲明白,然后把能接受这种品质的人服务好,不就可以了吗?

不断寻找新食材,不断地跟农户和厂家磨合,没有标准的想办法制定标准。盘点巴奴这几年推出的新品,比如绣球菌、鲜鸭血、笨菠菜、擀面皮儿、井水黄豆芽、四季鲜笋、低温午餐肉等等,都有这个领鲜的思路在里头。也都有认知提升的曲折故事在里面。

在巴奴的工厂,有一面长长的原创首推菜品墙。这些经过不断磨合有了标准的菜品,现在也成了很多火锅品牌的必点菜。这是一个企业对一个行业的推动和改变。

巴奴讲究的不仅仅是食材,还有它的整体消费体验。

白色的桌布铺上了餐桌,精酿啤酒、香槟气泡引进了餐厅,年轻人喜欢的鲜椰青也都安排上……服务不过度,样样都讲究。“专业、专家、平等的服务,不过分打扰,让消费者有一个很丰富很自我很开心的享受,很多好的东西都可以尝试。”

巴奴火锅到底要服务哪些人?老杜说自己其实也讨厌贴标签,但天底下的生意是做不完的,“我们就把最讲究的、认同我们品质的那部分人服务好,其他的让给我们的同行来做,不也挺好?随着国力增强、中产阶级群体会越来越壮大,这个市场五年内都做不完的。”

—03—

中国餐饮,能代表真正的中国文化

原阳的这个中央厨房,是最新投产的。

巴奴的精细化的标准之路,是从年开始的。那一年,巴奴在重庆江津买地,建立了底料工厂,也在黄河北岸投产了中央厨房。

年,我去了江津。一进巴奴工厂,扑鼻的茂汶花椒、石柱红辣椒和牛油锅底的香气,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

投资了1.5亿、在业内拔尖的这家巴奴第三代供应链,是净菜、深加工车间、全流程品控及仓储物配一体化的供应链体系。

沿着恒温透明的参观通道,我看见了带着泥土的笨菠菜和小香芹如何变成水灵又新鲜的净菜,也闻见了现榨芝麻酱和香油的醇正香味。为了保证芝麻酱和香油的纯正,巴奴竟然把知名芝麻香油企业的生产线都引进了车间。

这份不厌其烦,也许就是墙上那几句醒目标语最好的注脚:能冷鲜不冷冻、能天然不添加、能当天不隔夜。

老杜说全世界的餐饮供应链体系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工业化,用冷冻和添加剂尽可能地延长保质期。第二个阶段是央厨标准化生产+工业化料包,保质期相对长一些。第三代供应链是央厨定制化生产+冷鲜。用0~4°的冷鲜工艺尽可能地保持新鲜。”

在老杜看来,中国的餐饮业不能照搬西方的标准,西方的标准化解决不了中国人吃饭的问题。

“因为中国人的口味习惯,是妈妈培养的。妈妈最讲究的是什么?是新鲜,是每天到市场现买回到家现做。这也就决定了,冷冻的工业化标准化目前可以用,但随着消费需求的不断提升,冷链物流的进一步发达,健康、美味和新鲜度都能有的供应链,会越来越有市场。”

老杜觉得,真正能代表中国文化的,是中国的餐饮。中餐的核心竞争力,是强大的厨师体系。

“没有哪一个国家,能比中国人吃得更讲究。即使是在上个世纪贫穷时代,外国人来到中国,也会由衷的赞叹一句:吃在中国!

随着中国国力的崛起,中国的餐饮文化,一定是可以影响全世界。餐饮人要有这个信心和自信。”

—04—

到底要不要上市

年,巴奴拿到了番茄资本近亿的投资。到了今年,巴奴要融资5个亿的消息更是不绝于耳。

巴奴会不会拿这笔融资?未来的几年,上市到底是不是巴奴的主要目标?

对这些问题,老杜回答的有点淡然。

在他看来,企业创始人几乎都有一个梦想:让自己的企业成为一个能做年的好公司。

“巴奴在20年的时间里,完成了职业化和系统化,但未来要不要做一个社会化和公众化的公司?我只能说,有这个想法,但不是我们的主要目标。”

老杜觉得,在餐饮行业,当你的商业模型、组织构建等基础的东西没有打磨好的时候,过早地接触资本,不是一个好事儿。

“当然也有极个别的高手,一开始就把商业模型设计好了。他这时候拿到投资,会更高效一些。但更多的是,根基没打牢,先拿到投资扩张,死得更快。”

老杜说,这两年,有几家知名的投资公司在跟巴奴对接。但他自己的原则是,一定是在价值观上契合、在战略上匹配,是看好这个行业和企业,能陪着巴奴一起跑10年的人。

“我不靠这把米吃饭。所以心态放的很平和。”

这个夏天,创业20年的巴奴已经有了85家直营门店。覆盖北京、上海、西安、南京、郑州等20多座城市。在华北、华中、华东、华南拥有四个中央厨房和一个研产一体的底料加工基地。

始终坚持,偶尔软弱。一路升级打怪,也曾有过摇摆。穿过八千里路的迷雾和月光,老杜和他的巴奴,越走节奏越清晰。他和他坚持的产品主义,也赢得了越来越多餐饮人的尊敬。

在老杜的规划里,接下来的三年,巴奴会往一二线城市走的多一些。至于开多少家店,在市场上占有率达到多少,他说要根据企业内部的节奏。

“我们老家有句老话:坐月子的胖不叫胖。巴奴不会因为市场占有率而打乱自己的节奏,大肆扩张。毕竟餐饮没有市场占有率,只有活得好不好,活得久不久。巴奴要做的,就是持续为顾客提供超越期望的全新价值,做一个活得更长久、更有价值的好企业。”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