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皮肤科治疗好医院 http://pf.39.net/bdfyy/bjzkbdfyy/140802/4439528.html据考古学家考证,中国的东北地区是全世界大豆的故乡。大豆生命力极强,错过了播种时节,或稍稍提前,都不影响它生根发芽,开花结果。大豆也不怕土地贫瘠,因为其根瘤菌可固氮。到空中去“抓”氮气,在土地中合成“肥田粉”,多么伟大的化学反应,生物反应!大豆营养丰富,其蛋白质的氨基酸,可与谷物中蛋白质的氨基酸互补。所以老僧入定,光食米饭和大豆(或豆制品)便可活命,就是这个道理。五谷或六谷中俱有的“菽”,其实就是大豆。
中国的秦、汉之际,大豆还是主食,所以才能忝列“五谷”、“六谷”之间。“煮豆燃豆箕,豆在釜中泣”也是大豆作为主食的佐证。尽管在此前,汉的淮南王刘安已在八公山炼丹中,无意发明了豆腐。但要普及这一美食,还须时日多多。
豆制品中还有一大项少为人注意,那就是豆芽,特别是*豆芽。和绿豆芽相比,*豆芽的“头”也很有味道,不像绿豆芽小小的头,毫无滋味。如果做鲜味剂,*豆芽合格,而绿豆芽不太合格。但绿豆芽的芽比较脆,齿感较好。鲁菜中所谓“掐菜”,其实就是摘头去根的绿豆芽。夏天绿豆芽汆熟后用来拌冷面,口感、舌感俱佳。
古代没有味精时,*豆芽常用来“吊”素高汤,用以做素食中鲜味剂。近年来从东邻传入的素的鲜味剂,如蘑菇精等,用了鲜则鲜矣,美却不美,所缺的就是高汤的“原味”。二十多年前,龙华寺方丈、中国佛协副会长明旸法师,我的一位槛外的忘年交(我视之为精神上的父亲,他与先父同年),招待香港同道。佛明弟子不以享受为目的,香港的一位当时仅38岁的师太,佛教建筑艺术家,对明旸法师说:“师兄,我想喝一口青菜汤。”大和尚当即命人去做。一时,菜汤上桌,每人有一小碗。进口一喝,清鲜可口,是青菜味,却高于青菜味。到厨房间一问,原来是用*豆芽所烩。那时,龙华寺的“香积厨”(僧家素厨)叫“染香楼”,我也从此领教了*豆芽的神功。
我幼时家贫,*豆芽是家常便菜。母亲常将家常菜做得非常可口,而且自家也可发制,一小把*豆,一块毛巾,天天换水,几天后便有新鲜*豆芽可吃,让“发育头”的兄弟姐妹奋力将饭送下去。*豆芽常常和油豆腐共烹。我在吃这美食时,常常感叹造化之妙手偶得,真可谓“相得益彰”。同样是豆制品,*豆芽和油豆腐不但形状各异,味道也不尽相同,但都好吃。过年,*豆芽必吃,因为形似如意,故名如意菜。有时糟一糟,更好吃。外公在世每年吃年夜饭前,母亲拖了我去给外公送四式小菜,里面肯定有“如意菜”。能干的母亲在最困难时,还有将豆芽根洗净了,加一丁点面粉,做一道鲜菜。连根都鲜,*豆芽的“鲜度”何物能比?!但那是素醇鲜,非荤鲜能比。旧时,成都一家“姑姑筵”餐馆,老板在两道大荤菜之间,送一道白水煮*豆芽,立马被食客风卷残云,一扫而空,可见一斑。
美食美酒
美味人生
欢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