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道种子可以发芽”、“对感兴趣的事物能够仔细观察,发现其明显特征”是小班孩子科学探究中可能出现的行为。十七幼小一班老师近期发现“发豆芽”是幼儿兴趣所在。为了丰富班级植物角,也让柚宝们能更好地、直观地看到植物的生长过程,“发豆芽”活动正式提上日程。
一次有趣的谈话:豆芽是怎么来的?
顺应孩子的兴趣,一场有趣的谈话活动首先展开……
小树:小小的种子变的。李雨桐:豆芽是豌豆变的。阳阳:豆芽是用豆子,绿豆种出来的。
红豆和绿豆有什么不同呢?教师引导柚宝们仔细地观察。
王沁梧:
老师!我发现红豆比绿豆要长!
陈梓恒:红豆比绿豆要大。
漆航佑:
它们颜色不一样,大小也不一样!
那我们怎么把这些一颗颗豆子变成长长的豆芽呐?
慕颖:老师,我知道;可以把它种起来。
吴遇:
可以用土盖在上面。
马悦凌:不对,豆芽是种在水里的。
孩子们纷纷讨论着:“豆芽是水里种的吗?”
老师:“要不我们试试发豆芽?”
幼儿:“好耶!”
显然,孩子们对于“豆芽”兴趣浓厚,疑问多多。兴趣、疑问是主动学习的有效动机,于是“发豆芽”实验开始了。
“发豆芽”的第一次实验
第一天,孩子们先将豆豆倒出来,再加入可以盖过豆豆的水。装好水后,老师将豆豆放在大家可以看得到摸得着的地方,便于让他们观察。
第二天,孩子们发现泡在水中的豆豆变大了,和第一天相比变化很明显,还有一些豆豆的皮都破开了,浮在水面上。
第三天、第四天过去了,孩子们发现被泡在水中的豆豆虽然发了一点芽,但有些豆豆却变*,发黑了。
秦天:“老师,我们的豆豆怎么不长大了啊?为什么变黑了?”
“是哦,怎么回事呢?”
发现了问题,当然把“它”交给孩子们。
珃珃:老师,我每天都有去给豆豆浇水,可是豆豆它怎么变坏了呀?
“
老师:我也觉得奇怪,要不,我们找找资料看看吧。
”
原来,豆豆不是光泡着水就可以长大的,要特别注意湿度和温度。
童童:温度和湿度又是什么?
老师:
温度就是指不能太热,不能在太阳下面暴晒,也不能太冷,温度要合适。湿度就是要保持水分。
贝贝:那我们也可像图片那样给豆豆盖个“被子”,这样它就不会冷了。
孩子们纷纷说着:“对,这样豆豆晚上睡觉的时候就不冷了,就能休息好了。”
于是孩子们将绿豆、红豆分别装到了小碗里,将豆豆盖上纸巾。
“发豆芽”的第二次试验
第五天过去了,孩子们将豆豆的“被子”打开一看,结果还是没有发芽。
雅楠:红豆和绿豆一样大了。
这时,熙熙凑近一闻,去被臭臭的水吓退了好几步。
天天不相信,直接拿起红豆凑近一闻,他皱了皱眉头说:“水真的好臭呀,我们没有给豆豆换水,所以豆豆就长不大了。”
李梓诺拿起小木棍,在红豆里扒拉了几下说到:“老师,被压在下面的红豆都没有发芽。”
漆航佑:“我知道,肯定是豆豆太多了,这个碗太小了。”
大家都同意天天和小漆的说法:“要常换水,一个碗里不能放太多豆豆,变臭的水和太小的容器都没有办法让豆豆发芽。”
那现在怎么办?
刘胤嘉:换水,让豆豆的水变干净,这样豆豆才会长大。国辉:把脏水倒掉,换成干净的水。沁梧:要换一个大点碗。
刘励航:要一天换一次水。
大家都认为这个办法好,于是孩子们开始给豆芽换水。将豆豆分散放置到不同的容器里。在他们细心的照料下,豆豆终于长成豆芽了。
贝贝:你看,我说要盖布的吧?
珃珃:是我每天换水的!
小漆:我觉得这个簸箕好。
老师:嗯!你们都有功劳。那你们还记得发豆芽要注意些什么问题吗?
阳阳:要盖布!
皓皓:水不能太多,不然豆豆会烂掉。
六六:要换水,不然豆豆会变臭。
…………
在第一次发豆芽的实验中,柚宝们能够用多种感官感知事物,仔细观察,发现发豆芽过程中出现的现象,通过一起查阅资料,他们开始把没有“盖被子”和“发芽失败”联系起来,自然地产生了挑战第二次发豆芽的兴趣和欲望。
在反复实验中,孩子们用多种感官去探索豆豆发芽的过程,并且